一些父母盲目攀比、从众选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学校。甚至一些父母觉得考不上名校,也要考一个名校的民办校。而事实上,民办学校的师资并不完全等同于名校的师资,结果总是劳民伤财。父母在非理性的角逐中倾囊而出,为高中三年付出了比培养一个大学生还要昂贵的代价。
误区2:以分数线论学校好坏
一个学校的分数线只能反映该校学生的进校状况,并不可以反映该校教育教学的全貌。办学思路、办学特点、师资力量、文化底蕴、学习环境等等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学校分数线并不高,但多年来形成了我们的办学特点,所以找最好的学校不如找比较适合孩子的学校。
误区3:服从分配就可无忧
在填报提前批次的志愿时,有的父母觉得,把所有该填的志愿都填满,就万无一失了,而回顾近几年的中招录取,提前批次的第一志愿录取的可能性最高,而这一批次的录取线总是是文化分加艺术分的总和,所以期望父母必须要参照上一年这类学校中考分数线,上下浮动5分左右填报志愿,而对服从志愿要慎而又慎。
误区4:签约就进了保险箱
近几年,南京有的学校为把好生源握在手上,随便减少本校录取门槛,向父母许下漂亮的诺言,甚至和父母签下协议书。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每年违约的更多是校方,父母空有一纸协议在手又能怎么样!因此最为有效的做法是理性而冷静地填报志愿,千万不可以背离孩子的一贯成绩,甚至寄期望于孩子会“超水平发挥”而盲目攀高。
误区5:星级越高教学水平就越好
有父母觉得星多的学校就肯定是好学校,其实也不完全是。星级高低并非区别学校教学水平的指标。星级的评定第一是依据学校的占地面积和硬件设施是不是达到肯定的规范来判断的,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没势必的联系。
误区6:职业高中绝对不可以上
有的考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离去年普高最低分数线440分差不少,但孩子说:“我想上高中,我会在高中认真学习的。”父母也觉得只须孩子努力了,三年后就能上大学,硬着头皮让孩子去读高中考大学,与其如此还不如学一技之长,便捷将来就业